.
商標是一種經過注冊并被認定屬于某個企業的標志、標識或者符號,它可以用來表明商品或服務的來源。商標可以是一個字母、數字、圖形、文字、顏色、聲音等,具有識別、區分和指代商品或服務的功能。在商業競爭激烈、市場規范化的今天,商標的重要性愈加凸顯。因此,商標注冊也越來越成為各家企業的必要行動。
11年專業代理免費咨詢:19855107810(微信同號)
(臥濤科技:高企申請、專利商標版權代理、軟件著作權代理(不過包退)、科技成果評價、軟件開發、商業計劃書、工商注冊財稅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股權設計等)
商標注冊是對商標進行合法保護的過程。商標注冊的成功與否,決定了商家能否享有對該商標所代表的商品或服務的排他性使用權,也即大家所說的“專用權”。而商標的專用權則意味著商家不必擔心商品或服務被其他企業盜用、仿冒或篡改等惡意行為的威脅。
注冊商標不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一、商標查詢盲區的不可抗拒
商標在申請前要辦理查詢,無論是申請人委托代理機構查詢,還是自行上國家商標局官方查詢網站,所檢索到的數據并不是截止你查詢日當天的數據,也就是商標查詢數據的盲區。盲區內的數據,一部分是正在申請遞交中的申請數據,另一部分是已向國家商標局遞交但還未被商標局及時錄入查詢數據庫的數據;其它方面數據是商標評審、國際商標延伸優先權等。正因為以上三方面數據的空缺,就使得申請人通過精心查詢后的結論也不完全準確。雖然擬申請商標與盲區數據沖突的這種概率非常的小,但盲區的存在和它的不可抗拒,使得商標能否成功注冊就存在不確定性了。
二、商標審查員自由裁量權較大,隨意性較強
商標審查并不是機器審查,而是通過商標審查員人為的分析和判斷。每個審查員的知識面,考慮問題的角度并不完全相同,這就有可能出現:同一個商標在兩個不同的審查員手中會出現截然不同的審查結果。當然,對于商標的審查,國家商標局有制訂《審查標準》對審查員加以指導和約束,防止錯駁、誤駁現象的發生。但《審查標準》只是列舉了一些比較常見的審查案例供審查員學習和參考,并不可能把所有的案例都列入《審查標準》且一一說明;再者,商標的審查實行的是“個案審查”。考慮到每個商標的知名度、顯著性并不完全一樣,所以就算兩個完全類似的案例也可能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審查結果。
三、無法預知的商標異議程序
申請商標通過商標局的審查通過后,繼而進入三個月的商標公告期,公告期也稱為異議期。任何人、任何企業如對該商標的申請存在反對意見的,可以在三個月內向國家商標局提出異議申請。國家商標局在收到異議人提出的異議申請后,該申請商標就進入了異議程序。國家商標局將在二年左右的時間內,根據異議人提出的異議理由并結合實際情況,再對申請商標作出是否核準注冊的裁定。
因此,任何一件商標的申請,在《商標注冊證書》未獲得前,其注冊失敗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并且,商標從申請到注冊拿證的周期比較長,所以商標申請人在申請商標前,應該了解清楚商標申請的程序,并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提前做些準備和應對,以免因盲目的使用和宣傳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