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安慶市企業技術中心獎勵政策您知道多少?如下匯總了安慶市迎江 大觀 宜秀 桐城 懷寧 樅陽 潛山 太湖 宿松 望江 岳西的企業技術中心獎勵,這樣就不用到處找啦!關于安慶市企業技術中心的條件流程材料還有不懂的,歡迎隨時咨詢!
10年專業代理免費咨詢:0551-65300258,19855109691(微信同號)
(臥濤科技:項目申報、專利商標版權代理、軟件開發、商業計劃書、工商注冊財稅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兩化融合、企業信用修復、ISO體系認證等)
安慶市企業技術中心基本條件:
(一)企業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持續經營時間應當在三年以 上,報告年度銷售收入在 5000 萬元以上,最近兩個會計年度凈 利潤均為正數。 (二)企業有較強的經濟技術實力和較好的經濟效益,在安 徽省同行業中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和競爭優勢。 (三)企業領導層重視技術創新工作,具有較強的創新和市 場意識,能為技術中心建設創造良好的條件。 (四)企業具有較完善的研究、開發、試驗條件,有較強的 技術創新能力和較高的研究開發投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 術、品牌,并具有核心競爭力,研究開發與創新水平在安徽省同 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五)企業技術中心擁有技術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 帶頭人,擁有一定規模的技術人才隊伍,在同行業中具有較強的 創新人才優勢。 (六)企業技術中心組織體系健全,發展規劃和目標明確, - 3 - 具有穩定的產學研合作機制,建立了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技術創 新績效顯著。 (七)企業申請認定前兩年內未發生重大安全、重大質量事 故或嚴重環境違法行為。 (八)企業技術中心建立和運行兩年以上。 (九)企業近兩年內每年的科技活動經費支出額不低于 150 萬元,專職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數不低于 20 人,技術開發儀器 設備原值不低于 300 萬元。
安慶市企業技術中心獎勵補貼
企業技術中心,市財政給予100萬元獎勵,對新認定的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市財政給予20萬元獎勵。
迎江
對獲得市級認定的研發平臺(包括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每申報成功一項給予企業 2 萬元一次性獎勵。對達到區級研發平臺建設要求的,一次性獎勵 1萬元。
大觀
新認定的省級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同類機構,給予5萬元獎勵。
宜秀
企業當年被認定為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省“專精特新”及冠軍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綠色工廠的,獎勵5萬元
桐城
對當年新認定為省級技術中心和工業設計中心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當年新認定為安慶市級技術中心和工業設計中心企業,分別給予5萬元一次性獎勵。
懷寧
對新認定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分別給予100萬元獎勵。對新認定的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質檢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分別給予20萬元獎勵。
樅陽
鼓勵建立企業技術中心和產學研聯合。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和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分別給予所在企業40萬元、10萬元和5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潛山
對當年獲得經信或科技主管部門認定的國家、省、安慶市級研發平臺的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5萬元一次性獎勵
太湖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與大院大所聯合成立,并在當年獲得省、市政策支持的研發平臺,給予一次性5萬元補助。
安慶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程序
(一)企業依照市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條件和要求,向屬地經 信委提出書面申請。申請材料包括《安慶市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申 請報告》(見附件 1)、《安慶市認定企業技術中心評價材料》(見 附件 2)等。 (二)各縣(市、區)經信委對企業上報的申請材料進行審 查,會同同級發改、科技、財政、國稅、地稅部門,確定推薦企 業名單,并行文將推薦企業的申請材料在規定時間內上報安慶市 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材料一式三份),同時抄報安慶市發展和 改革委員會、安慶市科學技術局、安慶市財政局、安慶市國家稅 務局、安慶市地方稅務局和安慶海關。 (三)安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或委托符合條件的中介評 - 4 - 估機構,按照《安慶市認定企業技術中心評價指標體系》(見附 件 3)對企業申請材料進行核查,并提出初步評價意見。 (四)依據初步評價意見,安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牽頭 商安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安慶市科學技術局、安慶市財政局、 安慶市國家稅務局、安慶市地方稅務局和安慶海關等有關部門, 組織專家擇優進行綜合評審。 (五)安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會同安慶市發展和改革委 員會、安慶市科學技術局、安慶市財政局、安慶市國家稅務局、 安慶市地方稅務局和安慶海關,依據國家產業和技術創新政策、 初評結果、專家評審意見等進行綜合審查后,擇優確定安慶市認 定企業技術中心名單。
(二)
安慶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材料
一、企業的地位和作用
1.企業基本情況。包括所有制性質、主要下屬企業,職工人數、企業總資產、資產負債率、銀行信用等級、銷售收入、利潤、主導產品及市場占有率等。
2.企業的行業地位和競爭力。結合行業集中度和企業在行業中的綜合排序,分析企業在本行業的領先地位和競爭優勢,與全國同行業企業相比所具有的規模和技術優勢。